![]()
一.从一道产品经理笔试题说起
我所见过的两类最恶心的题目:一是GRE的作文,二是产品经理的笔试题。说它们恶心不是说难得动不了笔,而是让人心中有万千思绪,不知如何将其组织成一篇规范严谨漂亮的回答。
这里放一道知乎上有人提问的产品经理笔试题为例进行说明:
假如以“国庆节”为主题,请分析怎样进行特价机票推广?
“国庆节”特价机票推广?看到这个题很多同学心中发怵,虽然平常节日促销活动见得多了,可是这机票该怎么推出去? 在百度上打广告?去旅行社发传单?写软文发朋友圈发微博?天啊这么多推广方式我该选哪个?又怎么写的完呢?…
我们先来看看题主和大部分的答主的回答思路:
(1)首先明确主题:国庆节的特价机票推广
(2)其次,定位目标人群
- 十一期间,有旅游计划的白领阶层;
- 十一期间,有旅游计划的学生阶层;
- 十一期间,准备度蜜月旅行的新婚夫妻或甜蜜情侣;
- 十一期间,有全家出游计划的家庭团体;
- 十一期间,单位组织或自发组织的组团旅游的团体。
(3)第三,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指定不同的推广计划(针对白领阶层的旅游地点推荐,通过旅游景点宣传拉动机票的推广,针对学生和新婚夫妻,凭学生证和新近登记的结婚证可以打折,有针对家庭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的照顾,有针对组团旅游按人数限定划定票价)。
(4)最后,对购买机票旅行的顾客的一条龙服务,包括酒店的预订和机票返程服务。
这个答案思考的路子基本是对的,但深度不足,而且逻辑显得不够清晰。换句话说,如果我是航空公司负责人想做国庆节机票推广活动,看完了这个答案,我依然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如何把这道题答得漂亮体面, 我总结出以下6字心经,遵循这个步骤,即可组织出一篇有深度高逼格的答案来。
分解-量化-整合
二.分解是通向深刻的阶梯
先讲一番大道理:
我们思想成熟的过程,是我们分解事物认知尺度的过程。
比如说对于“人”的认识: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会依据个人感受将人分成两种:好人/坏人。我们觉得,那个隔壁陪我玩的小女孩、每次来家里送我礼物的叔叔是好人;幼儿园里那个整天批评人的女老师和楼下那个看上去凶巴巴的大爷是坏人。
忽然有一天,我们发现:隔壁的小女孩不再陪自己玩了,那个叔叔是有求于我们家;那个爱批评人的老师是为我们好,那个看着凶巴巴的大爷其实是副热心肠…….我们开始意识到,“人”这个概念是如此复杂,不能仅仅以个人感觉的维度去认识它。我们学会采用了更多的维度去认知“人”:职业、性格、年龄、经历、家庭背景……
这个简单的例子是想说明:我们对事物认知维度的分解方式直接影响了思考的深度。而如果选择了一个错误的、不客观的维度去思考问题,就会得出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
回到那道笔试题本身:假如以“国庆节”为主题,请分析怎样进行特价机票推广?
答主的回答中,只对目标人群做了分解。然而其实从本题中,用于分解和挖掘的维度并不止“目标人群”一个。我们可以从关键词提取维度,再从这些维度中提出以下问题:
- 国庆节--时间维度:国庆节前30天/国庆节前5天/国庆假期期间…….
- 特价机票--价格维度:机票价格制定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机票的折扣会出现浮动?什么时候最可能出现低价?………
- 推广--运营维度:机票有哪些推广策略?哪种方式能更广泛的传播给受众?…….
最后还有答主说的目标人群。
三.量化是个技术活
对问题进行了分解之后,下一步的工作是量化。量化说白了就是数学的求权重。
当然,不是所有的维度都可量化分析的。量化的意义在于分清关键,用马列主义的话说叫做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因为达到推广目的的方式有很多,而投入的物力财力是有限的,所以要选择其中效用最高的一个。(这是赤裸裸的经济学基本问题啊~)
如果对上面四个维度中的目标人群进行量化,比如说根据往年的数据,国庆期间乘飞机的人群中,60%是旅行者;在这60%的旅行者中,又有20%是学生,10%是单身白领;40%是情侣/夫妻两人;25%是家庭团体出行。那么很显然,我们首要考虑的是在国庆期间旅游出行的情侣和夫妻的推广方式。
当然,也可以对机票打折信息的传播渠道进行分解:如80%的传播依赖于互联网,而这其中50%来自于“去哪儿网”/携程等旅行app,30%来自航空公司官网,20%是其他途径。那么,很显然我们应该重点考虑在旅行类app上的推广方式了。
那么问题是这些数据从何得到呢?这就是技术问题了。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是:
- 抓住关键的维度去量化,有的维度是不可或者说难以量化的,不必要把每个维度都查清楚。
- 从网上获取的数据有可能是有误差的,有的数据是某些人别有用心杜撰的,所以我们需要配合常识和社会经验一起估计,不可尽信数据。
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在大公司甚至有数据产品经理专门从事这一工作。当然,对于我们产品小白来说,如果只是需要做基础的数据分析,(说直白点为了答案显得高大上的需要),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渠道获取数据:
- 问度娘、谷歌,查行业的智库和市场营销数据库;
- 通过小样本大致估算,比如可以收集国庆飞机出行的旅行团的资料;
- 可以通过人脉关系,或者加一些行业交流群,去询问业内人士;
四.整合的艺术
最后,到了最关键的一步,整合。
我们分解出的各种维度,将可量化的维度做了量化,找出来几个关键的“抓手”了,接下来就是把这些“抓手”与其他的维度进行组合。比如:
- 国庆节前30天,针对有飞机出行计划情侣,我们可以在去哪儿网/携程上做些什么推广方式?
- 国庆节前5天,针对有飞机出行计划情侣,我们可以在去哪儿网/携程上做些什么推广方式?
- 国庆节期间,针对有飞机出行计划情侣,我们可以在去哪儿网/携程上做些什么推广方式?
- 国庆节前30天,针对有飞机出行计划家庭,我们可以在去哪儿网/携程上做些什么推广方式?
……
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前三条。
这样,一篇有深度有说服力的答案就生成了。当然,这只是众多产品经理笔试题中的一种,其他的笔试题的答题经验我将在后面的文章中陆续介绍。最后我想说的是,这种对问题“分维度讨论”的思想不仅仅可以用在产品经理笔试题中,更重要的是运用于生活中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假设有一天,楼下开餐馆的大妈问你为何她家的餐馆生意不如别家的好,你能你的观点清晰的说给她听吗?
今晚是滴滴校招笔试,玉米君在写文章的此刻,应该有成千上万的16届校招生在做滴滴出行的笔试题。滴滴自从经历了去年的打车大战,发展特别快,CEO程维提出了最快打造Top10互联网公司的口号,今年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融资动作,前后融了30多亿美金,融的钱都可以买鞋很多互联网公司了。
滴滴是目前国内最热门的互联网创业独角兽,吸引了很多人才的加盟;连柳青这样的高盛投行白富美,年薪400万多万美金的金融精英,都选择加盟滴滴,其发展钱景可见一斑。因此,公司发展前景也带热了就业市场,滴滴今年吸引了很多大学应届生的青睐。
去年的滴滴校招影响力一般,因为当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大,并且烧钱烧得厉害,大学生能真正看好的应该不多。玉米君当年也参加过滴滴的校招产品笔试,那天晚上有道和滴滴的笔试冲突了,由于当时没注意到滴滴的价值,于是选择了放弃滴滴的产品笔试,选择了有道。
然后,有道笔试结束了,过去滴滴笔试现场的时候,滴滴还没结束;于是去到一个座位上,向现场工作人员要了一份滴滴产品笔试题,随便做了一下,前面有编程算法题,题量比较大,然后感觉没意思,就提前交卷撤了。
现在看来,那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如果那时候加入滴滴,凭借滴滴这么快的成长速度,无论是物质回报,还是个人能力,应该会有更大的惊喜。
好了,当年忽视滴滴有一点后悔,但是过去的事情已经没有了遗憾,正所谓既往不恋,纵情详情。今晚是滴滴校招笔试,特意做一期“笔试攻略”,献给16届校招生。
滴滴校招产品笔试题
Q1、请为现有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抱怨的情况设计一个优化的看病流程(可设计硬件或软件),简要描述用户需求,设计思路,设计决策依据。
首先,先要明确用户是谁。根据题目的背景,这个产品的用户可以简单分成两类:一类是患者;这几乎是所有产品经理都会考虑到的情况。还有一类用户是医院或者医生。
很多没毕业,就自称是产品经理的大学生,以及一部分初入职场的产品经理,往往会自动忽略B端或者是医院(医生) 用户,只是片面的考虑C端用户,在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分析的时候,以消费端的C类用户为主,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目前火热的O2O类产品,其核心结构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平台、需求端用户、和供应端商家,这三者缺一不可,平台要做好用户和商家的需求匹配和利益平衡,才会获得长久健康持续的发展。
这个要为患者设计更优的看病流程的方案,在进行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和医院(医生)各自的需求。
目前的看病难是一个社会难题,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用户痛点。为什么这么痛点的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互联网思维在这个问题上也稍显乏力,除去体制弊端和医疗资源紧缺这些问题,但从解决问题角度,互联网思维应该有所作为。
患者的需求很简单,生病的时候能方便快捷获取医疗解决方案,不用遭受排队难、挂号难和医疗昂贵等问题的困扰。医院的诉求也很简单,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服务用户,减少用户的投诉和抱怨。
那么,医疗体制一时半会是解决不了的,医疗资源紧缺也不能短时间解决。这个问题不能马上一劳永逸的解决,只能不断的优化流程,提升患者看病的效率。所以,这个软件或者硬件的核心是优化看病流程,提升医疗资源和患者之间匹配的效率。
患者看病流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看病前的预约医生和挂号准备——患者接受治疗中——医生对患者后期跟踪治疗服务。设计的产品应该在这整个流程中起到连接和提升效率的作用。
首先,要解决看病前的挂号和预约问题。所以,第一个模块应该是网上预约和挂号,实时跟踪医院的医生资源情况,取代医院挂号窗口,让挂号提前在网上完成。
这样做的好处有,提前知道某个医院是否可以马上看病,不用到了医院排几个小时的队,最后不一定能看上病。医院也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成本,减少了患者对医院排队难的投诉和抱怨。
第二个模块,是要介入患者的治疗过程,目前的切入口可与从病历入手,用云病历取代目前的纸质病历册,医生不用手写册子,而是直接在网上云同步患者治疗情况,把治疗过程这种病历放在云端,实时和患者同步。另外,在治疗过程中,按时提醒用户吃药,全程贴心跟踪患者治疗情况。
第三个模块,是患者在医院的治疗完成,身体基本康复之后的后期健康跟踪保障服务,这个地方可以有硬件介入,比如手环,实时监测用户基本的身体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跟踪观察,可以观察患者用户是否真的康复了。然后,还可以提前预测身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在出现大问题之前,先把问题解决了。
这就是玉米君对滴滴出行笔试问题的解读,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可以与我分享交流。
文章由PM28网编辑,作者:海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m28.com/494.html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