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完整有效的用户研究体系

3801213fb80e7becbaabb9072d2eb9389a506be7.gif

完整有效的用户研究

在演讲中,我收获最多的就是Jan的用户研究方法。

先说下Jan描述的一个项目设计的流程:

1,产品定义。

2,实地用户研究。

3,概念设计。

4,第一次客户汇报。

5,实际设计。

6,第二次客户汇报。

7,设计再次确认,在第2步的用户中选取样本。

8,更多……

(发现这个流程和Designit的差不多)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也是Jan最重点讲的是第2步,实地用户研究。他们采取的方式就像作家或者漫画家取材一样。Jan会带4位Frog的设计师(用户研究、交互设计、产品设计等),然后在被测试的地方(例如阿富汗)再招聘4位当地的合作者。他们会租下一个大公寓,这8位工作人员住在一起,进行用户访谈、设计思考、用户行为讨论等工作。

这8位工作人员会邀请当地各种用户,做多维度的用户访谈:

1,当街访谈。

2,深度访谈。

3,专家访谈。

在这8位工作人员做各种用户研究的过程中,Jan和其他4位Frog的设计师同时也会观察了解4位当地受聘者的行为和习惯。这样的好处是,设计师得到了两套信息,一套来自被访谈者,一套来自当地的合作者。这样采集的用户信息会更准确、更自然。

更好玩的是,在第7步设计再次确认任务中,他们有时会选择公司的一个会议室,重新创造一个被测试当地的公寓环境,在里面重新思考用户、思考设计。(这个是类似时光倒流的大招么……)

现在的大公司很多入户访谈,是进入一个老百姓家中进行访谈,其实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设计师很难了解被访用户的真实习惯和行为(例如,一个不收拾的人,如果有客人来访,肯定也会第一时间收拾好家)。所以Jan的方式,能获取到更真实的信息,特别是在和4位当地合作者长达一周的工作生活中,能了解到关于当地用户生活和行为习惯的更多数据。

演讲后,Jan送了我一个小册子,讲述的是他们用这样的研究方法在阿富汗研究当地人的银行服务使用习惯。在一个只有3%的人使用银行服务的国家,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银行使用习惯和潜力是非常困难的,Jan的研究方法就适合这样的案例。

我认真读了这个小册子,发现这个案例非常完整,它的结构是:

1,实地研究

A.作者介绍

B.背景介绍

C.目标

D.方法论

E.偏见解释

F.极端案例解释

G.挑战点和遗漏

2,结论

A.结论一

B.结论二

C.结论三

3,创意

A.创意场景一

B.创意场景二

C.创意场景三

4,总结

小册子是类似学术论文的结构,在61页的内容中成功描述了阿富汗当地人的银行服务使用场景和故事,以及结论。这个用户研究的价值是巨大的。

这本小册子还在我深圳家中的书柜里,谁要借去看,先请我吃饭。:)

 

演讲结束后,Jan送了我一本书,是他上月出的新书。书的推荐人有我很喜欢的Don Norman和Tim Brown,有时间一定好好读。书讲的是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和值得关注的东西。这个是设计师最应该有的能力。(现在回想起来我貌似没有读完……)

 

之前聊天Jan知道我在很多地方工作过,安娜堡、纽约、华盛顿、西雅图、硅谷、深圳,以为我是一个很喜欢边走边设计的人,和他一样,所以他就在书上签了一个“Yoyo,设计路,且行且快乐”(这是文艺范翻译……)。其实和他的设计行者生活方式来比,我还差的远。(现在来看,在华为这么搞下去,我也差不多了……)

 

这次演讲我记忆最深的几个点:

1,设计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对任何用户行为知根知底,知道为什么。要会判别同样的场景在不同的动机下产生的价值和机会点。

2,实地的研究,人与人的接触,才是最深入了解用户的机会。

3,大数据的使用,应该是以用户的信任为基准,让用户自己做决定,而不是帮助用户做决定。

4,设计师要有理想。例如Jan,他最近的研究方向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低收入群体,设计的目的是让他们生活更美好。

5,读万卷书固然重要,行万里路更为关键。

文章由PM28网编辑,作者:海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m28.com/110.html欢迎投稿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40356733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